佛教经典句子700精选句子131句

佛教经典句子

1、佛教精句

(1)、那时候我们不说爱,爱是多么遥远,多么沉重的字眼啊。我们只说喜欢,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。

(2)、平常心是道,趣向即乖,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,坦荡荡,圆陀陀,孤*危峭,不立毫发知见。

(3)、起见生心,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、扰攘、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,修到一念不生之处,即是本来面目。

(4)、白白的过一天,无所事事,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。

(5)、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,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,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。

(6)、道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,识得破后,有什么难易。

(7)、好、坏,都会随时间消失,没有例外。上苍对时间的安排,绝对平等。

(8)、佛曰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。——《金刚经》

(9)、对上师三宝的功德生起欢喜心,你自己的相续中也能产生这些功德。你喜欢,你相信,你想得到,这就是信心。

(10)、1又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杀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杀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……若不断杀,修禅定者,譬如有人,自塞其耳,高声大叫,求人不闻,此等名为欲隐弥露。--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

(11)、人字一撇一捺,左右支撑、顶天立地。一边是自由、一边是独立,您剥夺了我们的自由、否定了我们的独立。

(12)、于诸惑业及魔境,世间道中得解脱,犹如莲花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着空。

(13)、佛曰:笑着面对,不去埋怨。悠然,随心,随性,随缘。注定让一生改变的,只在百年后,那一朵花开的时间。

(14)、真正想修行,在家修,在社会上修,修怎样做人,怎样处事,怎样对境。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,智慧是历炼出来的。

(15)、欲望越高,失望越大。不要怕失去,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,一切如梦如幻,有什么可执着的。

(16)、1文殊师利: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。若菩萨摩诃萨,住忍辱地,柔和善顺,而不卒暴,心亦不惊。又复于法无所行,而观诸法如实相,亦不行,不分别,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。(安乐行品第十四)--《妙法莲花经》

(17)、阿字十方三世佛,弥字一切诸菩萨。陀字八万诸圣教,三字之中是具足。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,欢喜踊跃,至心称念,深信不懈,於现在身,受无比乐。或转贫贱,获得富贵。或得果免宿业所追病患之苦。或转短命,得寿延长。或怨家变(无)恨。得子孙繁荣,身心安乐,如意满足。如是功德,不可称计。--《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》

(18)、福报不够的人,就会常常听到是非;福报够的人,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。

(19)、佛曰: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,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。伽叶:如何能为离于爱者?佛曰: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,即为离于爱者。伽叶:释尊,人生八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行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。如何无我无相,无欲无求?佛曰:爱别离,怨憎会,撒手西归,全无是类。不过是满眼空花,一片虚幻。伽叶:释尊,世人业力无为,何易?佛曰:种如是因,收如是果,一切唯心造。伽叶:世人心里如何能及?佛曰:坐亦禅,行亦禅,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,春来花自青,秋至叶飘零,无穷般若心自在,语默动静体自然。伽叶:有业必有相,相乱人心,如何?佛曰: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,世间万物皆是化相,心不动,万物皆不动,心不变,万物皆不变。佛语有云:宁静而致远。佛语有云:心动则物动,心静则物静。佛语有云:随心、随缘、随性。佛语有云:万法唯心。佛语有云:风亦不动,树亦不动,乃汝心动也。佛语有云: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。佛语有云: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佛语有云:善恶一念之间。佛语有云: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。佛语有云: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佛语有云:厚德载物,有容乃大。佛语有云:君子能忍,必成大器。佛语有云:九九归终成正果。佛语有云:祸往者福来。佛语有云:无色无相,无嗔无狂。佛语有云:以物物物,则物可物;以物物非物,则物非物。物不得名之功,名不得物之实,名物不实,是以物无佛语有云: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佛语有云:众生皆平等。佛语有云:有其因,必有其果。佛语有云:即种因,则得果,一切命中注定。佛语有云:凡事太尽,缘分势必早尽。佛语有云:人生有八苦: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五阴盛。佛语有云:一刹便是永恒。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;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;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。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一切行无常,生者必有尽,不生则不死,此灭最为乐。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如来.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,若以色见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不可说。(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。一旦失口,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,纵然痛惜也)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则人妄动,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一花一世界,一佛一如来。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。大悲无泪,大悟无言,大笑无声。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.本来无一物,何必惹尘埃

(20)、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。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。

2、佛教经典句子700

(1)、不洗澡的人,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。名声与尊贵,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。有德自然香。

(2)、每次你多做一些,别人就欠你一些。让别人做得更好,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。善于钓鱼的人选用鱼喜欢的饵。

(3)、三乘所有三宝实义,唯取圣位名僧宝。——源自:《涅盘经》

(4)、智人除心不除境,愚人除境不除心。心既除矣,境岂实有。--《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四》

(5)、1汝等比丘,昼则勤心修习善法,无令失时。初夜后夜,亦勿有废。中夜诵经,以自消息。无以睡眠因缘,令一生空过,无所得也。--《佛遗教经》

(6)、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莫谓无心便是道,无心犹隔一重关。

(7)、淫人妻女毁人节万恶罪名集其身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。--《戒淫诗》

(8)、不知足者,虽富而贫;知足之人,虽贫而富。 

(9)、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,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。

(10)、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

(11)、在你贫穷的时候,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,譬如说扫地、洒水、搬东西等,这也是一种布施。

(12)、什么是善恶?一切为自己就是恶,处处为别人就是善。

(13)、真正的修行,修炼的不是断除烦恼本身,而是面对烦恼的心态和智慧。

(14)、惠能能够得五祖传法,继承祖衣,成为禅宗六祖,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首偈子。但其开悟却是因为听到《金刚经》中的这一句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。”

(15)、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,那样子你会很痛苦。

(16)、佛曰:当舍于懈怠,远离诸愦闹;寂静常知足,是人当解脱。——《大宝积经》

(17)、一切处无心者,即修菩提、解脱、涅盘、寂灭、禅定乃至六度,皆见性处。

(18)、一忧一喜皆心火,一荣一枯皆眼尘,静心看透炎凉事,千古不做梦里人。

(19)、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,只认识一切法之相,故有分别执著之病。

(20)、◆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,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。◆有德不在年高,无智空长百岁。

3、佛教经典语录短句

(1)、7)内心充满忌妒,心中不坦白,言语不正的人,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。

(2)、佛祖奚以异于人,而所以异于人者,能自护心念耳。

(3)、我们以为爱的很深、很深,来日岁月,会让你知道,它只不过很浅、很浅。张小娴

(4)、22)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,即是真如本性,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。

(5)、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--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(6)、14)当你知道迷惑时,并不可怜,当你不知道迷惑时,才是最可怜的。

(7)、道人非同善人,如鹤立鸡群,劲挺自持,不顺人情,超群脱俗。

(8)、断除烦恼重增病,趋向真如亦是邪。随分世缘无挂碍,涅盘生死等空华。

(9)、75%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,导致一事无成。

(10)、1善男子:从今日始,不听声闻弟子食肉。若受檀越信施之时,应观是食如子肉想。迦叶菩萨复白佛言,世尊:云何如来不听食肉。善男子:夫食肉者,断大慈种。(如来性品第四之一)--《大般涅盘经》

(11)、◆有人的地方,就会有是非,把它看作很正常,你就不会难过,因为是——人嘛!◆犯错是平凡的,原谅才能超凡。◆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,无常总是来到。

(12)、菩萨心如虚空,一切俱舍,所作福德皆不贪着。佛语经典语录

(13)、若人寿百岁,邪伪无有智,不如生一日,一心受正智。若人寿百岁,不知大道义,不如生一日,学惟佛法要。——源自:《法句经》

(14)、前生500次的.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。

(15)、1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,追求不来!越追跑得越快,越求越不理你。

(16)、佛曰:一切有为法。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。应作如是观。——金刚经

(17)、除了上述的佛教经典句子,你还知道有哪些呢?

(18)、故一声阿弥陀佛,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,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,乃诸佛所行境界,唯佛与佛方能究尽,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

(19)、不会尊敬别人,不知道照顾别人,不是真正的学佛人,尊重别人,就是尊重自己,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,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。

(20)、佛语有云:人生有八苦: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长久,求不得,放不下。

4、佛教十大经典语录

(1)、别人讲我们不好,不用生气、难过。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,这不好中有好,好中有坏,就看你会不会用?

(2)、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

(3)、内心充满忌妒,心中不坦白,言语不正的人,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。

(4)、1)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,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。

(5)、能常省察,则一句亦有余,不能省察,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。

(6)、◆不要相信权威,权威有时也会错误。◆为而不有,善而不居。

(7)、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——源自:《大般泥洹经》

(8)、佛曰: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。

(9)、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,亦不起圣解,所谓行起解绝,不令知解才绕心中。

(10)、菩提心发出来了,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,一切佛都是一体,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,都是自己的本尊。

(11)、1菩萨摩诃萨,入一切法平等性故,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。设有众生,于菩萨所,起怨害心,菩萨亦以慈眼视之,终无恚怒。普为众生作善知识,演说正法,令其修习。--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(12)、你希望掌握永恒,那你必须控制现在。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。  你有你的生命观,我有我的生命观,我不干涉你。只要我能,我就感化你。如果不能,那我就认命。 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,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。 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,放下情执,你才能得到自在。 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,因循苟且,而是尽人事、听天命。 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,这样子比较少后悔。 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,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。 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,是可耻的。  内心充满忌妒,心中不坦白,言语不正的人,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。  多讲点笑话,以幽默的态度处事,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。 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,是禁不起考验的人。 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,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,通常都会有错误的。  要了解一个人,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,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。  人生的真理,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。  不洗澡的人,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。名声与尊贵,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。有德自然香。 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,你不如去接受它。 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,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,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。 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。 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,永远不寂寞。 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,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,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。

(13)、道人非同善人,如鹤立鸡群,劲挺自持,不顺人情,超群脱俗。

(14)、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,你不如去接受它,这个叫做认命。

(15)、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,从表达的角度说,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。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吗?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佛教经典语句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(16)、佛曰:命由己造,相由心生,世间万物皆是化相,心不动,万物皆不动,心不变,万物皆不变。

(17)、每次你多做一些,别人就欠你一些。让别人做得更好,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。善于钓鱼的人选用鱼喜欢的饵。

(18)、上师是父亲,坛城是母亲,弟子是儿女,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,金刚道友必须要互相尊重,互相帮助,搞好团结,要珍惜这个缘分。

(19)、世间的`人要对法律负责任。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。

(20)、156若佛子,自瞋,教人瞋。瞋因、瞋缘、瞋法、瞋业。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,常生慈悲心,孝顺心。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,乃至于非众生中,以恶口骂辱,加以手打,及以刀杖,意犹不息;前人求悔,善言忏谢,犹瞋不解者,是菩萨波罗夷罪。(第九瞋心不受悔戒)--《梵网经》

5、佛教经典句话

(1)、这五句话肯定了自性的重要,一切万法,不离自性,五祖知道惠能已经了悟了本心自性,当即授予衣钵。

(2)、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,由强而弱。定功由暂而久,由脆而坚。

(3)、若有诸众生,未发菩提心,一得闻佛名,决定成菩提。——源自:《华严经》

(4)、佛语有云:风亦不动,树亦不动,乃汝心动也。

(5)、别人的眼光不重要,你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才重要。有时候,适合比坚持更重要。

(6)、佛曰: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——《杂阿含经》

(7)、余晖洒下,三千斑白的青丝在微风中摇曳,点点白光,折射出岁月沧桑。

(8)、1佛言:夫为道者,譬如一人与万人战。挂铠出门,意或怯弱,或半路而退,或格斗而死,或得胜而还。沙门学道,应当坚持其心,精进勇锐,不畏前境,破灭众魔,而证道果。(第三十三章)--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

(9)、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诸善根时,于恶众生不生疲厌,亦不误起弃舍之心。设满世间一切众生,悉不知恩,菩萨于彼,初无嫌恨,不生一念求反报心,但欲灭其无量苦恼,于诸世间,心如虚空,无所染著。--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(10)、一切法相,皆是假名,本来即非,盖生即无生也。

(11)、不要回忆过去,不要迎接未来,也不要执着现在。把心自然安住下来,不要控制他,不要跟随他,不要阻挡他,不要拒绝他。让他来去自由,放松、放下,放到本觉当中,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。

(12)、佛前有花,名优昙华,一千年出芽,一千年生苞,一千年开花,弹指即谢,刹那芳华

(13)、不依止善知识,就不能成就,没有上师就没有佛,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。

(14)、医生难医命终之人,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。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佛教一句话经典语录,希望你喜欢。

(15)、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,你不如去接受它,这个叫做认命。

(16)、大风从东刮到西,从北刮到南,无视黑夜和黎明,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。海子

(17)、空,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,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。

(18)、10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,如果凡事只想自己,不替别人考虑,慈悲心就发不出来,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。

(19)、实实在在,老老实实,这就是真相,是自性,是真理,这就是佛。

(20)、生活最大的苦恼,不是拥有的太少,而是想要的太多。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,欲望太盛,就会造成种种痛苦和不幸。

(1)、临终之际,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,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。

(2)、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,强求势必不会甜蜜。我们能做的就是,尽心尽力做好自己,世事大抵如此,努力无悔,尽心无憾。

(3)、缘分不同,所以看法不同,有的人喜欢你,有的人不喜欢你,这都是正常的。你能左右别人吗?把自己的心管好,不要执着这些。

(4)、最后送上一段,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《涅盘经》云:「不生生不可说,生生亦不可说,生不生亦不可说,不生不生亦不可说,生亦不可说,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,亦可得说

(5)、除了你自己的心,哪里有净土呀!心净土净,不要向外找,什么也找不到,心就是土,土就是心。

(6)、平常心是道,趣向即乖,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,坦荡荡,圆陀陀,孤*危峭,不立毫发知见。

(7)、学悟的孩子不变坏,学悟的老人不痴呆,学悟的少年永不败。

(8)、面对现实,逆境也会变为顺境,总有机会转机。逃避现实,虽暂时偷安,但没有翻身余地。

(9)、临终之际,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,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。

(10)、朋友做的七个短片,谈论爱是什么,并希望有定论。我觉得爱就是能推翻一切定论的情感。

(11)、1天神献玉女于佛,欲坏佛意。佛言:革囊众秽,尔来何为?去!吾不用。天神愈敬。(第二十六章)--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

(12)、道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。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,识得破后,有什么难易。

(13)、佛曰:以物物物,则物可物;以物物非物,则物非物。物不得名之功,名不得物之实,名物不实,是以物无物也。

(14)、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,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,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。

(15)、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,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。

(16)、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,回光自照看,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

(17)、随顺世缘无挂碍,涅槃生死等空花。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

(18)、若人造重罪,作已深自责;忏悔更不造,能拔根本业。

(19)、1复更思维,此身空寂,无我我所,无有真实,性空无若苦若乐,皆无所有,诸法空故。我当解了,广为人说,令诸众生,灭除此见。是故我今虽遭苦毒,应当忍受。--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

(20)、如心动则人妄动,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。

(1)、◆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,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。◆轻信道听涂说,就像一只傻狗,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。

(2)、知幻即离,不假方便;离幻即觉,亦无渐次。--《圆觉经》

(3)、无尽意,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,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,于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功德多不?无尽意言:甚多世尊。佛言: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乃至一时礼拜供养,是二人福,正等无异,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。无尽意,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。--《妙法莲华经》

(4)、12)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。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。

(5)、不要问幸福是什么。那只是一种感觉,有时因为满足,有时由于牵挂,有时是一个微笑。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用享受的心态面对一切悲欢离合,人生并不是很长,用心的写好每一个字,用诚挚走好每一步阶梯,不用寻找。我们就在幸福的路上。

(6)、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,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。

(7)、3)所有的病患,医生最难治,所有的众生,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。

(8)、不见他非我是,自然上敬下恭,佛法时时现前,烦恼尘尘解脱。

(9)、人生并不一定要在脚踝系一条绳子,杂七杂八拖带姓名或锅碗瓢盆才能活下去。简媜

(10)、佛告阿难。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。因戒生定。因定发慧。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

(11)、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世间过,即非真修者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,一经查实立刻删除。


为您推荐